如何认定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
时间:2016-07-03 2233


恶意欠薪,是近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逐渐暴露、凸显的问题。为打击恶意欠薪,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刑法修正案(八)增设了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各级法院也多次发布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典型案例。如何认定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本文根据司法解释并结合司法实践进行介绍。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是指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数额较大,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行为。该罪主观方面以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为目的,客观方面表现为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且拖欠的劳动报酬需达到数额较大,并要以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为前提。

一、“劳动报酬”的认定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中的“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是指劳动者依照《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等法律的规定应得的劳动报酬,包括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报酬及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等。经济补偿金、赔偿金,不属于劳动报酬的范畴。

司法实践中,绝大部分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案件中的劳动报酬就是劳动者的工资。

二、“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的认定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中的“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是指以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为目的,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行为:(一)隐匿财产、恶意清偿、虚构债务、虚假破产、虚假倒闭或者以其他方法转移、处分财产的;(二)逃跑、藏匿的;(三)隐匿、销毁或者篡改账目、职工名册、工资支付记录、考勤记录等与劳动报酬相关的材料的;(四)以其他方法逃避支付劳动报酬的。

行为人拖欠劳动者劳动报酬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通过书面、电话、短信等能够确认其收悉的方式,通知其在指定的时间内到指定的地点配合解决问题,但其在指定的时间内未到指定的地点配合解决问题或明确表示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的,视为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中的“以逃匿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但是,行为人有证据证明因自然灾害、突发重大疾病等非人力所能抗拒的原因造成其无法在指定的时间内到指定的地点配合解决问题的除外。

司法实践中,行为人采取中断联系方式的手段逃避支付劳动报酬较为常见,比如将手机关闭、更换手机号码等,这种行为会被认定为以逃匿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

三、“数额较大”的认定

数额较大的标准,根据各地经济发展及工资收入等情况,广东省地区执行以下标准:

一、一类地区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东莞等6个市,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数额较大的标准掌握在:拒不支付一名劳动者三个月以上的劳动报酬且报酬累计在二万元以上,或者拒不支付十名以上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且数额累计在十万元以上。

二、二类地区包括汕头、韶关、河源、梅州、惠州、汕尾、江门、阳江、湛江、茂名、肇庆、清远、潮州、揭阳、云浮等15个市,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数额较大的标准掌握在:拒不支付一名劳动者三个月以上的劳动报酬且报酬累计在一万元以上,或者拒不支付十名以上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且数额累计在六万元以上。

四、“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认定

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或者政府其他有关部门依法以限期整改指令书、行政处理决定书等文书责令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后,在指定的期限内仍不支付的,应当认定为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中的“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但有证据证明行为人有正当理由未知悉责令支付或者未及时支付劳动报酬的除外。

行为人逃匿,无法将责令支付文书送交其本人、同住成年家属或者所在单位负责收件的人的,如果有关部门已通过在行为人的住所地、生产经营场所等地张贴责令支付文书等方式责令支付,并采用拍照、录像等方式记录的,应当视为“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




与你分享我们在刑事领域的知识、经验和见解,欢迎关注邓世运刑事律师网(微信ID:xslvshi)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经典案例 电话预约